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  正文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报道】李晓秋:做研究的开拓者,做教育的守望者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杨岚、肖相玲、韩艾君 编辑:刘勇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量: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学院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努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学习教育,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能够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各类专门人才。近期学院将陆续推出老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些经验、人生感悟,促进教学相长,质量提升。

 

 

 

学术科研

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做好学术科研是每一位高校老师的倾力追求,尤其是在知识产权这样一个需要司法加强保护的领域,良心的学者总是希望能贡献一份自己的激情。

李晓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良心学者。在谈及擅长的知识产权法领域,尤其是法律的修订,老师侃侃而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此次著作权法的修订。她认为此次修正是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施行近三十年以来的第三次修正,也是首次为应对经济技术发展、文化创新而非外部压力背景之下的修改,体现了新时代对于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高定位,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著作权立法领域的体现,其亮点较多。例如,修改作品的定义,提出“视听作品”,增设“惩罚性赔偿”,提高法定赔偿上限等。一直以来,著作权侵权赔偿低,举证难,诉讼时间长,已成为三大‘梗’。本次修法中提高法定赔偿额上限,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遵循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创新,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回应。

 

 

李老师参加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科研重在创新,创新有别于创造,创新是这个时代的C位问题。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李老师认为在法学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创新。比如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等。不管在哪一方面进行创新,关键在于研究过程中需要专注于某个问题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所以,坚持深挖、粘附专注、不惧辛劳是获得创新的基本路径。同时李老师也表示,在法学领域中创新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就我们同学们而言,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也许能够将相关的研究领域的材料整理清楚,填补一个研究领域的资料空白,这都应该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

 

课堂教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员工。李老师自2004年开始尝试“双师课堂”,和法律实践人员共同分析知识产权法领域案例,阐释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多维度解读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双师课堂”丰富了课堂形式,弥补了纯法学理论教学人员可能给法科员工带来的对实务认识的神奇或者缺失感。李老师先后在主管教学的黄锡生教授、曾文革教授、秦鹏教授、王本存教授等各位领导和学院同事的帮助下,“双师课堂”推进顺利,教学效果富有成效,深受员工喜欢。

 

 

 

邀请李佳法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参与课堂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这是李老师对教学和科研关系的深刻感悟。好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深入思考,而深入思考可能就转化为某个问题的研究,进而通过课堂向员工输出自己的观点,引发员工的进一步思考,以培养有思想的员工。而员工的思考势必带动老师的深入思考,毫无疑义,思考-输出-思考-再输出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有利于老师和员工双向进步。从2007年获聘为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聘为博士生导师以来,李老师为指导的硕博士每月举行两次“学术微讨论”活动。

 

 

 

李老师带领员工开展学术讨论活动

 

在提及为什么选择知识产权研究时,李老师娓娓道来:“就法学学习而言,我是半路出家,因为我最开始并非法学出身,而是一名工科女。决定跨考法学也是源于我对法学的热爱和对法律的敬畏。做决定简单,但是坚持的过程还是挺艰难的,这一路以来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张玉敏教授,她的鼓励和教诲为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积聚了学习的动力,并在老师的引领下慢慢走向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大殿堂,至此开始与知识产权法的学习结缘,成为一名知识产权法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成为中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见证者。”

 

育人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老师辛勤耕耘,已桃李满天下。李老师于9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了8年的员工管理工作,后转为一名专业教师。员工工作为李老师积累了丰厚的育人经验,她认为:员工在入校初期,应将自己定位为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注重培养基本的法律知识素养;入校中期,员工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再以此为基础找准未来的职业方向,从而为“职涯”确定起点;临近毕业,根据前面的经验积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当然,初入职场,多有不适应,这时应务必保持冷静,调整自己以适用环境。学涯永无限,职涯充满竞争与合作,生涯丰富而现实。  

 

后记

在采访最后,李老师十分深情地讲述了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一是感谢伟大的时代,让我的梦想能够实现;第二是感谢学校和学院,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是实现我站上讲台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我坚守的地方;第三是我能走到今天,少不了人生路上众多恩师们的教化,在这里我要感谢吴汉东教授、张玉敏教授、杨和钰教授、齐爱民教授等,正是因为这些法学大家,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最后要感谢亦生亦友的同学们,是他们给了我梦想的源泉,让我沉浸在其中,把教育作为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事业。教学和科研已经深深成为自己内心最笃定的坚持,教师职业让我憧憬并热爱一生!”

 

【人物简介】李晓秋教授,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人员,博士生导师,科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首席专家,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国家“双千计划”人选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系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重庆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兼任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侵权责任法、互联网法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代表著作有《技术标准化中的专利劫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信息技术时代的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研究》《专利许可的基本原理和实务操作》等。

 

采写: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第四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学员 杨岚、肖相玲、韩艾君